交流充电桩测试项目
测试系统介绍
交流充电桩自动测试系统是深圳拓沃得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参考新能源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最新国家标准为依据,整合交流充电桩测试所需要的各种仪器,提供模拟电网供电电源、供电接口和车辆接口部分、实现电气连接确认,交流桩信号控制导引测试;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全部由软件自动按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实现全自动测试消除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简单易操作,大大缩短充电桩出厂检测时间,可大幅度提高测试效率,是研发、质检、生产等部门检测充电桩性能的最佳测试系统。
通过交流充电桩测试平台装置中的功率分析仪(电参数)测试装置与交流负载箱配合,可测试电能计量误差测试、电参数误差(电压、电流、功率、谐波等)测试等;通过控制交流充电桩检定装置中的控制导引测试装置模拟电动汽车控制导引功能,进行充电控制兼容性试验;通过读取待机状态下多功能表的功率测试交流充电桩的待机功耗;通过绝缘电阻测试模块进行绝缘电阻试验;通过人工与后台检定软件配合,进行一般检查、人机交互功能、显示功能试验、计量功能试验、刷卡付费功能试验、锁止装置功能试验等。交流充电桩的电源输入使用单相电,交流充电桩检定装置可模拟电动汽车的控制引导电路,匹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互操作接口的识别。该方案可通过模拟负载控制充电桩的充电电流,模拟电能检定的电流检定点,这是利用电动汽车作为负载时所不具备的检定功能,大大提高检测的可操作性;另外电能计量的检测误差,电压电流的检测误差可达到准确度 0.05%,同时可测高达 500 次谐波。
二、参考标准
序号 | 标准号 | 标准名称 |
1 | GB 191 | 包装 储运 图示标志 |
2 | GB 4793.1 |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
3 | GB/T 18487.1-2015 |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 通用要求 |
4 | GB/T 20234.1-2015 |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5 | GB/T 20234.2-2015 |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
6 | GB/T 27930-2015 |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
7 | SZDB/Z 29.1-2010 |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用部分 |
8 | Q/GDW1592-2014 |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检验技术规范 |
9 | Q/GDW1591-2014 |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 |
10 | Q/GDW1592-xxxx |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检验技术规范(报批稿) |
11 | Q/GDW1591-xxxx |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报批稿) |
12 | NBT 33001-2010 |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
13 | GB∕T 18487.2-2017 |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供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 |
14 | GB∕T 33594-2017 | 电动汽车充电用电缆 |
15 | NB/T 33008.1-2018/2013 |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
16 | DB11/Z752-2010 |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1-9部分 |
17 | NBT 33008.2-2018/2013 |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2部分交流充电机 |
18 | GB/T AAAA.1—XXXX |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 第1部分:供电设备 |
19 | GB/T 34657.1-2017 |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 第1部分:供电设备 |
20 | GB/T 34658-2017 |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一致性测 试 |
1)可具备交充电桩工作工况模拟功能,满足充电桩和充电设施的型式测试;
2)交流电压范围采集 0~500V,分辨率 mV,电压准确度0.05%FS;(可根据现场实际容量情况增加减少)
3)交流电流范围采集 0~100A,分辨率 mA,电压准确度0.05%FS;(可根据现场实际容量情况增加减少)
4)交流检测精度读数的0.05% + 量程的0.05%;
5)交流检测精度读数的0.05% + 量程的0.05%
6)可满足充电设施的电气性能型式试验和安规性能测试,满足 NB/T 33008.1-2019、NB/T 33008.2-2019 标准检测的要求;
7) 可满足 JJG1148-2018 和 JJG1149-2018 计量检定的要求;
8)可满足互操作性检测的要求;
9)集成系统所有软件兼容 WindowsXP、Windows7 等多个版本操作系统,测试过程高度自动化;报表自动生成;傻瓜式操作。
10)通讯接口采用 RS232、以太网、GPIB、485通讯方式设计,具备高抗干扰性能、兼容性等特点。